谁能想到,三年前还被当笑话的默克尔预言,如今竟在欧洲大地上活生生地上演。欧盟统计局刚刚发布的数据让人倒吸一口凉气:欧元区19国今年二季度GDP环比下滑0.5%,德国工业订单更是创下自1991年以来最大跌幅。曾经引以为傲的“欧洲制造”,如今却变成了连夜搬家的“产业逃兵”。
很多人可能记得,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当年力主务实路线,却被不少政客和媒体批评为“绥靖”。但事实胜于雄辩,现在奔驰关闭斯图加特生产线、巴斯夫巨资投向中国湛江、阿斯麦维修中心频繁易址……这些现象早已不是个别企业的选择,而是整个欧洲制造业的大撤退。
究其根源,还得从能源危机说起。当初拍着胸脯要制裁俄罗斯的时候,多少西方政客义正词严,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。但现实很快打脸——失去廉价俄气后,不少国家只能转头高价采购非洲天然气,可运输和基础设施远远跟不上。安哥拉液化气价格贵得离谱,阿尔及利亚管道又老出状况。这种情况下,企业不跑路才怪。
再看看普通百姓过得怎么样?法国电价两年涨了七次,有人冬天交不起暖气费,只能烧旧家具取暖;意大利政府发了230亿欧元补贴,但国债收益率还是飙到4.8%。最尴尬的是立陶宛,这几年紧跟美国步伐高调制裁俄罗斯,如今本国化工厂倒闭潮不断,只能眼巴巴指望欧盟救济。
有意思的是,美国却赚得盆满钵满。不仅把本土四倍价格的液化天然气卖给欧洲,还靠军火订单忙到手软。法国达索公司工人拼命造战机,却发现自家核电站因为铀原料断供不得不停摆,这讽刺意味可真够足。
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,在这样的经济压力下,“绿色转型”成了一句空话。没有稳定便宜的能源,没有完整产业链支撑,再宏伟的新计划也只是纸上谈兵。“嘴里喊着环保减排,心里想着怎么熬过这个冬天”,这恐怕是现在不少欧洲家庭真实写照吧?
其实,从瑞士信贷被收购,到德意志银行股价腰斩,再到超市里德国啤酒暴涨,中国电动车热销,每一个细节都在提醒我们:一味追随别人的棋盘,很容易沦为别人手里的棋子。如果当初多听听像默克尔这样冷静务实的话,也许不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地。
对于未来,我认为摆脱当前困境并非没有办法。一方面,各国应尽快修复与主要能源供应方关系,多元布局进口渠道;另一方面,要加大对本土产业链核心环节投资,引导关键技术回流。此外,对民众生活成本上涨问题,应出台更精准有效补贴政策,而不是简单撒钱或依赖外部输血,更不能盲目冒进搞所谓“价值观外交”。
历史告诉我们,大国博弈中小弟若只会冲锋陷阵而忘记自身利益,很容易成为最大的牺牲品。在全球动荡面前,比起喊口号,更需要清醒判断和独立思考,否则就只能做那个班级里受伤的小弟,看着“大哥”数钱数到手软还要假装自己很光荣。
最后小编想问:如果你身处这样的困境,是继续充当别人棋盘上的棋子还是勇敢做自己的主人?对待这个问题你怎么看?
免息配资公司,散户配资下载地址,股票配资网站大全是什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